close

走在熱鬧艋舺街頭,想跟上小子的視線一起觀察是件吃力的事情。他不只看得快又準,還能一眼點出細節差異,明明身處同一時空,卻總讓人有種「時間差」的錯覺。上述或許是身為設計師的專業和本能,非專業人士一時無法招架好像還算合理,但其實撇開設計面來說,小子對於任何街頭所見文字的「開放」與「好奇」,才真正令我們感到驚訝和佩服不已。

像是戴上一副名為「有趣」的眼鏡,不論路邊鐵皮的噴漆塗鴉、手工簡約感強烈的出租看板、廟宇裡高掛的燈籠和匾額,就連禁止進入的神明廳,小子都能遠遠看見文字的魅力。從小子身上學到的重要一課:與其批評長相,不如去搞懂它為什麼長這樣。多數人搞不太清楚的文化況味,或許就藏在這背後很庶民、很日常的需求裡,而他一直以來被形容為「草根」的設計風格,就是來自容易被人忽略、但在他看來卻很有趣的常民風景。約訪小子的過程很單純,「哪裡可以看到中文字的魅力呢?」「這樣好了,我們去龍山寺華西街走走吧。」期待你走完這趟艋舺之旅後,心裡也會默默浮現一處合意的場所,從此刻開始探索文字魅力。

什麼是台灣文字的面貌?我覺得廟宇或夜市一定看得到。

走進龍山寺,小子指著高掛的燈籠:「第一眼一定看這個。」練字有八年時間的他說,因為握筆姿勢關係,直向書寫要整齊很容易,但橫向要寫得直順就非常困難,「尤其『觀音佛祖』那四個字非常寬,很難寫啊。」小子有研究、猜想所見文字為什麼「長這樣」的習慣,燈籠字為何扁寬,原因眾說紛紜,若從視覺的角度來看,圓弧體上的字寫得越寬,被看到的角度越多、露出機會越大。「我猜啦。」他補上一句。雖然當初爽快相約在萬華區進行採訪,但小子眼中可以發現中文字魅力的場所不限於此,一些中南部的廟宇更是他的心頭好。最近他在研究LED跑馬燈,「LED文字在移動的時候,會微微晃動傾斜,明明是很Local、不是很高科技的東西,卻同時具有速度感和未來感,不覺得很酷嗎。」



文字有形狀、顏色、輕重、空間、情緒……但要先懂得去『感覺』它。

廟裡高掛的幾塊匾額很快引起小子注意。「你不覺得『柔順利貞』四個字很像重拳打在上面嗎?」小子看的不只是一種感覺,還開始分析筆畫粗細力道、中宮是收緊或鬆散、線條是流動或厚重,「決定情緒的不只是寫法、筆畫,有時候也關係到旁邊的空隙。」他常以手寫字創作主視覺,原以為是本身偏好草根、庶民風格,其實更為了找到適合的文字情緒,只好自己來寫。怎麼寫出有情緒的文字呢?「人要先有情緒啊,這時候選的歌就很重要啦。」


看起來是日系或台系,有時只是一個視角之隔的事情。

「龍山寺(或說廟宇裡)有一種很典型、約定俗成的台式配色。」話鋒一轉,小子開始聊起文字的顏色。他要我們試著想像,如果把燈籠字的顏色從正紅正藍,稍微調成「桃紅」配「青藍」,是不是就會變得有點日系?「設計師要略懂很多事情、要有想像力、要知道去哪裡找材料。」他說每一次觀察(就連隨便亂看)都是在學習怎麼做設計。

字型一定是有準則的,但打破準則的設計師自古以來也是一大堆。

大學唸美術系,小子是開始接案後才慢慢知道設計的「規則」。問他會不會對此感到挫折?「當然挫折啊,一開始排版都排得很醜,但還好那時候客戶的要求更醜。」現在的作品雖然橫跨書籍刊物、唱片、展覽、藝術創作等範疇,小子做設計的出發點是一樣的,他會先考慮文字必須承載的功能性,思考達到目的的同時,能否有些巧思在裡面。「字是活的,看你要怎麼玩。」假如它是個可以有想法的文字,那就需要一點主觀在裡面,「我本身沒有辦法內建規則或是被規則給控制住。」正當我們覺得說出此話的小子有點帥氣時,「還是有必須follow規則的時候啦」他說。


有些字不被定義為『好看』,但很有潛力。

跟著小子散步龍山寺和華西商圈,我們在許多可能看過,卻從不曾仔細端倪的招牌前停留:五顏六色的歌坊看板、鐵皮牆上的紅色噴漆、手寫的出租告示、足體按摩招牌……像是情人眼裡出西施般,小子總能看見它們的好。「我不覺得文字有絕對美醜,還有更隱晦的、藏躲在角落的字,當你知道它為什麼這樣做,就可以去玩這個東西、去拆解它。」平常散步喜歡走小巷子,小子說,幸運的話會發現不被定義為「好看」,但是本身很有潛力的文字。雖然有點似懂非懂,但可以肯定的是,我們觀看文字的方式,從此開啟了無限的想像和可能。

小子

本名廖俊裕,高師大美術系、視覺設計研究所畢業。平常有練習寫字的習慣,做設計之餘也跟朋友一起經營獨立書店。經營個人工作室「小子藝術製作」從事自由接案,作品橫跨藝術創作與書籍、唱片、展場、視覺識別設計等範疇。

 

參考資料: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36/2817602


Orignal From: 視覺設計師小子帶路 艋岬街頭的文字探索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視覺設計 的頭像
    視覺設計

    視覺設計

    視覺設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