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工業設計協會(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ocieties of Industrial Design,簡稱Icsid)自2007年起,
訂定每一年的6月29日為世界工業設計日(World Industrial Design Day,簡稱WIDD)。
藉由舉辦世界工業設計日,以強化工業設計在世界各地為人們生活帶來的正面影響力,號召全球各國響應,
期許世界各地的工業設計秉持最終目的─為改善世界盡一份心力。
身為2016 世界設計之都(World Design Capital 2016),
臺北市於今年6~ 7月間舉辦「響應629 世界工業設計日系列活動」,內容包含設計體驗工作坊與大型主題講座,
培養更多民眾對設計的關注,期許能達到深化臺北社會能量的效益。
Youth in Design 下一個世代的設計
2016 年度世界工業設計日的主題為「Youth in Design」,藉以表揚年輕設計師的貢獻,並宣揚其重要性,
他們不僅代表設計界的新力,也代表工業設計產業的未來趨勢。此外,「Youth in Design」的意涵更可延伸為工業設計,
是為了下一個世代所做的努力。因此今年的最大亮點之一就是工業設計科系學生加入的「方矩間」,
新一代設計師所提出的嶄新觀點,將能促進工業設計領域不斷轉化與成長。
此外,今年的講座活動策劃方向將啟發設計反思,期待設計所帶來的長遠性,在有限的資源下,
利用設計做最大化的運用,呼應臺北設計之都核心主軸「Adaptive City :Design in motion 不斷提升的城市」,
期望世界設計之都的概念與願景將能延續,不斷推展延伸。
方矩間The Square 掙脫設計框架
「方矩間」作品環扣著生命健康、生態永續、都市再生、智能生活4 個代表著臺北所面臨的核心議題面向。
以此四生概念為這次活動拉開序幕,新一代設計師與資深設計師合作,由資深設計師引領學子在創作的同時,
深切將環境議題考慮進去,並重新看待工業設計師為生活帶來的美好時刻。
自6月24日至30日,由東海醫院徐景亭設計師帶領3位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系學生賴樂齊、
楊其寰、陳亮至,陳列「Plastico 塑膠袋實驗計畫」作品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前廣場;
而同一期間的信義區香堤大道上,另一個「方矩間」作品,
由archicake 鍾秉宏設計師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林芸萱(LEAVES 落葉回收計畫)、
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何中建(輪/迴自行車回收計畫)和林艾蓮(靜流紙類回收計畫)等3位學生,
促發更多民眾了解「不要的資源」,有機會再持續被使用,在有限的資源下減少浪費。
設計師之間、設計師與市民的理性對話
今年活動也邀請多組國際設計團隊來臺,透過演講、工作坊等形式與市民交流設計理念。
日本設計界龍頭GK Graphic設計善於視覺、指標設計的木村雅彥董事兼部長,
開啟工業設計領域的關鍵思考─設計的方法跟目標必須因地因時制宜、考量使用者的背景與日常習慣。
以藝術、建築和設計跨界團隊Assemble,甫榮獲2015年Turner大獎,他們挑戰深入解決老舊社區的問題,
最終的美好成果是仰賴不斷對話與嘗試。
對於環境資源深具使命感的跨領域團隊REnato lab,從日常的廢棄物,提倡啟發性與永續性的循環式經濟,
在資源有限的生存空間裡,這會是設計師與使用者難以規避的現在式挑戰。
荷蘭設計師Luc van Hoeckel 與Manon van Hoeckel、再生藝術工坊,嘗試以比較趣味而大眾化方式,
帶到同樣的議題,刺激現今社會環境與產業中,關鍵性的討論與反思。
而6月25日晚上7時辦的臺灣設計師講座,在每張投影片限播20秒、每位講師僅有20張投影片的輕快節奏下,精采的講座將活動帶到最高點。
作為世界設計之都的臺北,除了市政導入設計思考概念,城市的進步與再生更仰賴廣大市民的參與。
在專業設計師與各領域專業人士的共同協助下,為真實世界進行設計,與大眾一起展望更高品質的生活與永續的美好城市。
參考資料:http://www.chinatimes.com/realtimenews/20160628004457-260405
留言列表